从武侠小说中学做结构设计之5剑宗气宗
07.16.2009 by 春哥 - 0 CommentPosted in 随笔感悟
《笑傲江湖》里的华山剑派分剑宗气宗,各执己见,气宗论气内在为先,以气运剑,剑到气到,内功练到了家,剑就练成了。剑宗招法精妙,即学即用,密不 透风,招法练的熟了就自然会用了。而在结构设计领域,要求对结构概念及理论的掌握,规范的理解和对计算软件及绘图技术使用方法的掌握,也正好符合气宗、剑 宗这两大特点。
从气宗开始修炼的人,可能有,不过我还没见到过。起码一点的要求就是大学里各门基础课目优秀,而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在大学里都是60分万岁的,很多 朋友还曾有过被杀手老师斩于马下的惨痛经历。气宗的修炼,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博览群书,除了看规范,还需要主动地去找一些参考书,杂志及资料来看,看完以后还要能融会贯通,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书这个东西,和钱,人一样,都是到了用时方恨少的东西,平时要注意累积资料。然而对规范条文的理解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发现各种规范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而从来也不会有一个官方的解释来调和这些矛盾。于是对规范的争论是永远也不会有停止的一天。这样的争论,用下面的文字用来形容,大家看看,象不象?
金庸《侠客行》第二十回(节选)
石破天听他二人议论不休,自己全然不懂,石壁上的注解又一字不识,听了半天,全无趣味,当下信步来到第二间石室中。一进门便见剑气纵横,有七对人各使长剑,正在较量,剑刃撞击,铮铮不绝。这些人所使剑法似乎各不相同,但变幻奇巧,显然均极精奥。
只见两人拆了数招,便即罢斗,一个白须老者说道:“老弟,你刚才这一剑设想虽奇,但你要记得,这一路剑法的总纲,乃是‘吴钩霜雪明’五字。吴钩者,弯刀 也,出剑之时,总须念念不忘‘弯刀’二字,否则不免失了本意。以刀法运剑,那并不难,但当使直剑如弯刀,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方是‘吴钩霜雪明’这五个字 的宗旨。”
另一个黑须老者摇头道:“大哥,你却忘了另一个要点。你瞧壁上的注解说:鲍照乐府:‘锦带佩吴钩’,又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这个‘佩’字,这个 ‘带’字,才是诗中最要紧的关键所在。吴钩虽是弯刀,却是佩带在身,并非拿出来使用。那是说剑法之中当隐含吴钩之势,圆转如意,却不是真的弯曲。”那白须 老者道:“然而不然。‘吴钩霜雪明’,精光闪亮,就非入鞘之吴钩,利器佩带在身而不入鞘,焉有是理?”
石破天不再听二人争执,走到另外二人身边,只见那二人斗得极快,一个剑招凌厉,着着进攻,另一个却是以长剑不住划着圆圈,将对方剑招尽数挡开。骤然间铮的一声响,双剑齐断,两人同时向后跃开。
那身材魁梧的黑脸汉子道:“这壁上的注解说道:白居易诗云:‘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可见我这直折之剑,方合石壁注文原意。”
另一个是个老道,石破天认得他便是上清观的掌门人天虚道人,是石庄主夫妇的师兄。石破天心下凛凛,生怕他见了自己便会生气,那知他竟似没见到自己,手中拿着半截断剑,只是摇头,说道:“‘吴钩霜雪明’是主,‘犹胜曲全钩’是宾。喧宾夺主,必非正道。”
结构设计人之间会存在这么多争论,和理工科人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理工科人喜欢做算术题,1就是1,2就是2,希望只有一个答案。但 实际设计中,由于设计假定的理论及计算模型的不同,免不了会有1.001~2.999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没有标准答案。这个时候,就见仁见智了,有可 能吵了半天,发现各执己见,没有结果,也有可能吵了半天,针对特定工程,有个相对比较合理的规范解释,所以争论是必须的,只有论起来,才能对规范掌握的更 深入,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到编制规范的原理,才能知道何时适用及运用何种规范才能更好地做出工程设计。因为规范也是为了控制工程质量才编制出来的国家标准。
从剑宗开始修炼的人占了绝大部分,我自己就曾是个剑宗弟子,年轻人偏爱电脑软件,因为这是一种马上就可以给你成就感的东西,一开始你可以不懂软件的计 算原理是什么样的,你只要会输入,软件就会按它的计算结果给出配筋,再会用CAD出图,就能对付上好一阵子了。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是剑宗最爱的学习方法, 剑宗的人往往在学习一个新的软件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CAD二次开发的开放性,从LSP到Vlisp,再到ARX,VB,总有新的编程语言让他们痴 迷。
要做好结构设计,必须要以气驭剑,剑气双修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修炼过程中的走火入魔,却很少有人知道。
气宗走火入魔的人比较少,因为人懂的越多,越知道自己不懂的事情更多,所以往往也就没有几个人认为自己是气宗高手,但高低是相对的,谦虚也不能过头,有些工作经验很丰富的人,因为自己没有做过某些建筑类型,就一直觉得心里没底,不敢肯定自己的实力,也算是入魔的一种吧。
剑宗走火入魔的人就比较多了。
要砍好柴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刀要快,二是选刀要得当,不一样的树要用不一样的刀来砍,三是砍法要正确,砍柴要砍在树最弱的环节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家都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就有一部分人在磨刀的过程中磨着磨着就忘了自己的最终目的是要砍柴的。一些人开始研究哪种磨法 比较好,是用油石磨比较好呢,还是用磨砖石磨比较好?是加水磨呢,还是加油磨好?这样的人比较好的结果是成为一个磨刀大师。当然,能成为欧冶子这样的铸剑 大师,社会也非常欢迎,但对眼前的要砍柴烧饭,填饱肚子来说,目标似乎远了点?
因为人类的天性之一是懒惰,更多的人是不愿意自己动脑筋去磨刀,满世界去找别人磨好的刀,一旦在哪个地方看到有好刀,就两眼直冒精光,不管对他有没有 用,先拿回来再说,而那个刀的主人如果上了锁,就满世界找那可能存在的钥匙来解锁,但拿回来以后这把刀也就放在自己家里不知道什么角落,久而久之,家里就 堆了很多刀,连他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时候拿回来的刀,这种人我称他为纯粹的收藏家,但是他收藏的刀到底有多少,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只怕他自己也不清楚, 因为他的时间,全花在找刀的路上了。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和磨刀人打招呼的习惯,虽然很多磨刀人很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磨的刀,但是如果不知道自己磨的刀到底效 果如何,用在何处,日子长了,磨刀人也会没有积极性的。磨好的刀,还是自己用用算了。
而最大最大的走火入魔,却是很多人不懂得在磨刀的过程中,原是可以有机会结识很多同路磨刀的朋友的。
朋友也有很多种,有点头之交,普通朋友,知己莫逆,生死之交。很多人都说,工作以后,就很难交到知心朋友,真正知心的还是学生时代交下的朋友,那是因为学生时代的朋友,是纯粹志趣相投才能走到一起,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朋友。工作以后,身边就很难再有这样能够敞开心扉,无话不谈的朋友了。交到的朋友,慢慢地也就变了味,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中唱道: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学会
用金钱衡量一个人的地位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学会
绝不轻易施舍一滴眼泪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学会
思想行为都是made in usa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学会
除了现在一切都无所谓
周治平《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学会》
http://www.bibidu.com/fileview-979239.html
即使是学生时代的老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聊的话题也在渐渐减少,因为大家从事的不同行业,隔行如隔 山,你说的他不懂,他说的你不懂,于是大家只能聊聊比如孩子,股票之类的话题,聊完以后各回各家。如果不是同行的话,即使是枕边人,恐怕也不能理解为什么 设计行业会有这么多的加班,有这么多的修改,有这么多的身不由己。
现实很真实,网络有同梦境。
每当在电脑前浏览网页的时候,人们就会卸下白天的伪装,坦露心扉,和网络上的朋友无话不谈。都知道同行是冤家,可为什么却有那么多的人在论坛里回答陌生同行的问题,耐心地和从未谋面的朋友解疑答难,上传共享文件?
那是因为除了懒惰之外,分享也是人类的天性!人类的快乐,并不是只来源于得到,同样来源于付出。
真正的朋友,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是不是?
有些累,只有和你同行的朋友才能体会;
有些烦,只有和你同行的朋友才能了然;
有些恼,只有和你同行的朋友才能知道;
有些乐,只有和你同行的朋友才能懂得。
我最开心的,是一路走来,我在网络中结识到了各地同行的朋友。
现实中的朋友不可能成为网络中的朋友,网络中的朋友可不可以成为现实中的朋友?
友谊似海深,美梦幻成真!
我最骄傲的,是当我走到各个城市,都有可以一起吃饭聊天的朋友。
上海的COOLZHB,南京的它山之石,义乌的老顽砼,深圳的雨夜屠夫,福州的吴所不及和007,厦门的小萝卜头,广州的有人喜欢 蓝,安阳的活荷载,长沙的土木+冰和半天云,济南的禁猎天使,天津的蓝白雪,还有浙江马刚,爱德蒙,高手,KINGLING,月上西楼,河北空……(排名 不分先后),以前我们说“有理走遍天下”,这年头,这句话已经不太灵验了,但 “有朋走遍天下”,却是永恒的真理!
我们不一定做一辈子的设计,我们不可能画一辈子图,我们却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
这么多优秀的朋友,却不去结识,不是走火入魔又是什么?
任何人在每个阶段如果想灵台澄明,就应该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你想做什么?
你能做什么?
你现在做什么?
我想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我能把这些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我现在正在这里辛苦的码字。
你想不想做我的朋友?
你能不能说说你的想法?
你现在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