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好日子行将结束?

05.23.2006 by 春哥 - 0 Comment
Posted in 未分类

[ALIGN-CENTER][IMG]upload/200605231052062846.jpg[/IMG]
第三方支付的好日子行将结束?[/ALIGN-CENTER]
   有报道说,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业内所称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将会在今年夏天推出《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对这一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其中包括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措施,其中最为外界关注的就是实行牌照制。据央行内部人士称,“在电子支付领域,牌照数量应该不会超过10张。”这样势必会导致电子支付市场的洗牌,对于目前众多的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公司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为了保障电子商务的支付安全,支付通过买卖双方之间完全中立的一家企业来完成。正因为这家企业在买卖双方之间保持中立,被称之为“第三方”。随着电子商务的火暴,以及其对支付安全的要求,这一市场在去年有了飞快的发展,众多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有的说有四十余家,有的说是不下五十家,更有甚者说近百家。不管是哪一个数据,对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来说是过多的。这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是在市场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准入门槛过低,看中了这一金矿,蜂拥而至。实际上我国的市场并不能养活这么多家,而且因为门槛低,不少实力小的企业的进入,在市场竞争中容易被淘汰,带来更大的用户权益保障问题。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饱和,促使众多的第三方支付纷纷压价进行竞争,目前的生存状况也并不是太好。此时,央行将要实行牌照制应该说是顺应了电子支付这一市场发展的需要。

  即使不实行牌照制,随着电子支付市场竞争的发展,也不会有超过10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能够生存下来。有行业内的专家就认为,“未来两年将是第三方电子支付行业的洗牌年,中国市场上现存的50多家公司能存活下来的不会超过10家,甚至更少。”

  但是电子支付市场不同于其它市场,它涉及到一定程度的用户的存储款业务及货币结算,与金融业务相关,直接关系到用户的资金安全;同时这一市场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交易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用户电子交易的信心而产生的。如果让电子支付市场象其它市场一样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优胜劣汰,在一定程度会扰乱国家的金融秩序,严重侵害到用户的资金安全,也会对正处在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带来重磅打击。所以要把这些风险防范于未然,实行牌照制就把这些因为市场的淘汰给消费者带来的权益侵害的风险提前防范了。

  对于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拿不不到牌照就意味着在这一市场的日子已经结束了。牌照的限制,几家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会独占这一市场。对它们来说,是祸还是福,是否愿意看到这一状况还很难说。尽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淘汰了诸多的小公司,腾出了它们所蚕食的市场,也就为这些牌照获得者提供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市场的集中,势必会对这些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少数几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集中,就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信任,落后者翻盘的机会就越来越小。

  同时,央行这几家牌照怎么发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会不会就是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拿到这些牌照,还会不会有新的市场竞争者。诸如国有的金融机构一旦强势杀入这一市场,目前的市场领先者支付宝、Paypal等都要让它三分。因为第三方支付依靠的是消费者的信任而生存,国有的金融机构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靠程度要超过目前的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